官场微小说: 接待的艺术
办公室新来的小李第一次参与接待上级领导,紧张得手心冒汗。
"记住,"办公室主任老张叮嘱他,"领导茶杯里的水不能少于三分之一,也不能超过三分之二。"
小李认真记在小本子上:"还有什么要注意的?"
"会议室温度要控制在24度,领导坐的椅子要比其他人高两公分,汇报材料要用三号仿宋字体..."老张如数家珍,"最重要的是,领导讲话时要适时点头微笑,但不能抢话。"
接待当天,小李负责倒水。他盯着领导的茶杯,像盯着一个精密仪器。水量刚到杯子的三分之二处,他立即停手,一滴不多,一滴不少。
领导讲话时,小李按照老张教的,每隔三十秒点一次头,脸上挂着恰到好处的微笑。他注意到领导的目光在他身上多停留了两秒,心里一喜。
会后,老张拍拍他的肩膀:"表现不错,领导特意问你是谁。"
第二周,更大的接待任务来了。省里领导要来视察,全局上下忙得脚不沾地。小李被安排在会议室门口当"人肉门童",负责开门关门。
"记住,"老张又传授经验,"领导距离门口三米时就要把门打开,动作要轻,不能发出声响。"
小李反复练习,终于掌握了开门的火候。视察当天,他像雷达一样盯着走廊,在省领导距离门口正好三米时,无声地推开了门。
省领导似乎注意到了这个细节,进门时冲小李点了点头。小李激动得脸都红了。
一个月后,局长要去省里汇报工作,点名要小李跟着去。老张连夜给小李培训:"给领导递文件要双手捧上,距离领导胸口二十公分处停住..."
汇报会很成功。局长回来后在班子会上表扬小李:"小伙子很机灵,省领导都夸我们局干部素质高。"
渐渐地,小李成了局里的"接待专家"。他掌握了给领导打伞的最佳角度,记住了所有上级领导的饮食习惯,甚至能根据领导的表情判断什么时候该递上纸巾。
年底考核,小李被评为优秀。老张欣慰地说:"我没看错人,你天生就是吃这碗饭的。"
庆功宴上,小李喝得有点多。去洗手间时,他听见隔间里有人在说话:"...那个小李,除了会伺候人还会什么?""嘘,小点声,人家现在可是红人..."
小李站在洗手台前,看着镜中的自己。他突然想起大学毕业时,导师在纪念册上给他写的寄语:"愿你学以致用,实现理想。"
水龙头哗哗地响,小李使劲搓着手,好像要洗掉什么。回到包厢时,他的脸上又挂起了那种标准的、恰到好处的微笑。
第二天,局里接到通知,省里领导要来做年终调研。局长亲自点名:"小李,这次接待你全权负责。"
"好的。"小李条件反射般地答应,随即打开笔记本,开始记录注意事项。阳光透过窗户照在本子上,那些密密麻麻的字迹格外清晰:
"领导下车时要用手护住车门上沿..."
"合影时要把领导安排在第二排正中间..."
"下雨天要准备两把伞,一把用,一把备用..."